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第六天,前晚吃了感冒藥的丸子起床後,仍然覺得喉嚨痛痛的,但是幸好今天的行程不是那麼緊湊,車程時間較長,可以在巴士休息。

今天去的景點是,出發前華友旅行社一直強調有別於其他旅行社俄羅斯行程的「托爾斯泰莊園」。
托爾斯泰莊園位於俄國圖拉州的亞斯納亞‧波良納鎮。所以一早,我們就前往圖拉洲。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出發往圖拉市途中的休息站。當天早上九點時,天氣涼爽宜人。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在車上一飽廣闊的俄羅斯平原景觀。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感冒的丸子大多昏睡在車上@@"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圖拉市到了。
十七世紀,圖拉市成為武器生產的中心。1712年,彼得大帝一世在此建立了俄國第一個國有兵工廠。這個樸素的小城最有名的特產是槍械、俄式茶壺、與圖拉餅。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這裡是圖拉市的「克里姆林」(城堡的意思)。後來我才知道,克里姆林在俄語的意思是「城」的意思,亦有古時候俄國各地的行政機關的意涵。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到處可看到的「喀山聖母像」。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喀山聖母像」可視為作為東正教會的代表。各地俄國東正教教堂裡的聖母聖子像絕大部分都是「喀山聖母像」版本。
因為「喀山聖母像」是俄羅斯最靈驗的聖像。據說喀山聖母像曾經多次顯靈。第一次顯靈于伊凡雷帝時期。在於蒙古戰爭時期,多次顯靈使蒙古大軍不戰而逃。
還有拿破崙征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侵俄失敗也都歸功於「喀山聖母像」顯靈。
據說「喀山聖母像」在每次顯靈後都會消失。現在喀山聖母像保存在美國的博物館內,但是俄羅斯人民相信當俄羅斯再次出現災難的時候將會再次出現。

喀山聖母像在上世紀20年代被帶出俄羅斯,到60年代又再次出現,被一個名叫Blue Army的天主教組織在美國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得,並在1993年被交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2004年8月29日星期六,分管促進基督教團結事務的羅馬天主教理事會主席、樞機主教Walter Kasper在克里姆林宮大教堂的聖樂和禱告聲中將喀山聖母像交還俄羅斯東正教會。

羅馬天主教的聖像的歸還之舉,被視為是“歷史性的”的一刻,標誌著東正教與天主教和解(兩基督教系統的正式分裂始於1054年)的“一個新的開始”。
(參考2004年8月30日的「基督日報」標題:喀山聖母像由羅馬歸還俄羅斯,滿載教宗與東正教會和解的盼望)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我們要參觀茶炊博物館(照相需要另買照相票)。事後有點後悔買了50盧布的照相票,因為館內沒什麼好拍的。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館內的人解釋茶爐的構造及茶爐在俄國人民生活中的重要。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各式各樣的茶爐。茶爐被俄國人視為奢侈品,因此一般擁有茶爐的家庭,會把茶爐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它的擺設順序僅次於「聖母基督像」。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接著我們到了今天重點行程-托爾斯泰莊園。

托爾斯泰莊園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位于俄羅斯聯邦圖拉州的亞斯納亞‧波良納鎮,占地380公頃,風景優美。人們把這里稱為托爾斯泰的“搖籃和墳墓”。 莊園是片貴族領地,是托爾斯泰母親娘家的財產,後由托爾斯泰繼承,莊園內綠樹參天、綠草成蔭,還有托爾斯泰喜歡的占地30公頃的蘋果園。托爾斯泰一生熱愛勞動,他曾和農民們一道栽樹,如今,莊園內還存放著一把他和農民一起鋤草用的大刀。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進入托爾斯泰莊園,很漂亮又寧靜的莊園。
莊園內有一個很大的池塘,被托爾斯泰稱為“靜穆而華麗的池塘”。童年時托爾斯泰和小伙伴們曾在池中游泳、釣魚,老年時他曾在冰凍的池面上鍛煉身體。通往莊園深處的大道悠遠、靜謐。莊園中沒有柏油路或石子路,只有一條一百多年前留下來的較寬的土路和一條林間小路。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雅斯拿雅‧波里雅拿(托爾斯泰莊園)的白樺樹道。

托爾斯泰莊園的名稱叫「亞斯納亞‧波良納」。
托爾斯泰傳記裡有寫到:「亞斯納亞‧波良納」位於平原的中央,是一處由白樺樹的茂密森林所包圍著的美麗丘陵,森林裡的核桃樹果實纍纍。位於俄國圖拉市南方15公里的亞斯納亞‧波良納,素有田園森林之稱。住宅前是30公尺寬的基輔公路,在俄國的北方與南方鐵路尚未開築的時代,從莫斯科或聖彼得堡到烏庫來那、克里米亞或高加索的馬車,都搖著鈴吹著喇叭經過此地,這裡可說是交通要道。這是一幢雄偉的住宅,宅前池塘邊長著百年以上的大菩提樹,古老的庭院像公園般廣闊,周圍被壕溝與壁壘所包圍,雖然沒有軍隊駐紮,但卻儼然像一座城堡。就在這城堡中,我度過快樂的幼年時代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在這漂亮的莊園,時常思念其早逝的母親。
托爾斯泰在其著作『幼年時代』 一書中,也曾提及幼年時所發生的這種事情:「……只要媽媽在,媽媽就一定不會為我而臉紅……我的思緒隨著懷念知情而遠逝……想起了媽媽經過家門前草地時的蹤影,庭院裡古老的大菩提樹,燕子掠過那清靜的池塘上,還有在剛收割的麥草堆上躺著仰望那天空漂浮的白雲和藍天,明亮、寂靜的黃昏,這種種都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真是歷歷在目;更有那美麗如彩虹般的懷念,在我變化無窮的幻想中跳躍著…..」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幼年時與兄弟一起在這個莊園玩耍、成長。
大文豪寫著:「我們是一群衣食無慮的大少爺,是帶領著約七百位佃農的大地主,也是貴族(父親是伯爵,母親是侯爵)家庭的子女,家裡有僕從數十位,又雇有家庭教師陪著孩子們讀書,還有兩輛自用的馬車,馬也養得肥肥壯壯的,保母又心地善良、和藹可親,我們可說置身於上流幸福家庭中的天之驕子,但我們並不因此而被驕縱,我們總認為人類的幸福應該由大家分享。」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在莊園裡拍一張。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看到了托爾斯泰的故居。

托爾斯泰的故居是一棟樸素的乳白色二層小樓,位于樹林中最茂密的地方。故居內的布局、陳設和作家的兩萬多冊藏書等都原封不動地保留著(但裡面不能拍照)。
人們可以看到作家的書房、臥室、客廳和辦公室等。就是在這里,大文豪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傳世之作。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畫像(去維基百科「偷」來的)。

托爾斯泰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為伯爵。他兩歲時,母親在生下妹妹後便去世;八歲時,父親又因病而死。托爾斯泰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在姑母和家庭教師的教養下長大。
在十五歲時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學習。還沒有畢業他便回家鄉經營田產,希望改善農民生活,但農民對他的好意抱懷疑之心。1852年他加入了軍隊,參與克里米亞戰爭,並開始寫作生涯。 在貴族統治下,當時的俄國社會充滿了貧困和不幸,整個國家都陷於動盪不安的局面。
托爾斯泰目睹種種不平等現象,〈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他懷著悲天憫人的心腸寫下來的驚世大作。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的妻子(索菲亞)及女兒畫像(也是去維基百科「偷」來的)。

1862年,34歲托爾斯泰與索菲亞,一個十八歲的姑娘,結了婚。婚後幾年,琴瑟和諧。
他們前後育有13個孩子,雖然晚年夫妻兩人的關係緊張,但可以確認的是大部分時光他們過得不錯,他妻子幫助他管理莊園,整個莊園佔地380公頃,有森林、河流、湖泊,蘋果園有30多公頃,樹木成蔭,風景優美,使生活井井有條,這使得托爾斯泰可以將全部時間用於文學作品的精雕細刻,在這裡,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傳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進行謄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托爾斯泰夫婦的關係緊張。晚年的托爾斯泰希望過平民的生活,準備將逾百名的農奴及家奴的莊園,以及作品的著作權,全數捐出。可惜得不到妻子的諒解。

托爾斯泰寫說:
「現在俄國的社會,只有少數階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人們大都認為農人的子女全是愚不可及、不知羞恥的下等人;然而,事實上這卻是錯誤的觀念農人也應該有權力接受正常的教育、吸收新知識。拯救這些農奴兒童的靈魂,是我最重要的工作。為了愛世人,我願意犧牲自己,我要將的愛傳達給兒童們。
………但我與我妻子觀念不同,她只要能過著像過去一般的貴族安寧生活,與子子孫孫和樂地生活在一起就夠了,所以他希望農人過農人的生活貴族過貴族的生活,什麼事都不必操心擔憂,各行其道。因此我和妻子以劃了一道明顯的鴻溝,以致兩人不斷地爭吵。
……俄國向來以皇帝為中心,如此,在其周圍的大臣官員們才能擁有實際的權力,過著奢華的生活,這能算是神的國度嗎?我非常同情在國內的許多悲慘、窮困的人們,怎能讓那些少數人去享受特權?這對想在世上建立神的國度的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不管是如何受到神聖宗教會或政府的激烈反對,我從不讓步。同樣的,如果妻子為子孫的後福著想而反對,我也絕不能改變自己的意志。」

為了堅持終生的理念,托爾斯泰於1910年10月離家出走,11月7日病逝於車站,享年82歲。

托爾斯泰夫婦兩人的關係一直有爭議,大部分的人認為托爾斯泰死前對索菲亞失望透頂,因而病逝前堅決不見糟糠之妻索菲亞。
但電影「為愛起程」卻站在索菲亞的立場,把兩人衝突解讀成另一層面愛意的表現。甚至把托爾斯泰病逝前不見索菲亞的事實,解釋成身邊奉托爾斯泰理念為終身信仰的弟子們,為排斥索菲亞,而做出違反老師死前想見妻子最後一面的遺願的舉動。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的墓。
林中的綠草地上凸起著一個約20公分高、2米長的長方形土堆,這便是托翁的墓。無人守護,也沒有任何碑或文。墳墓外圍了一圈低矮的小柵欄,聳立著幾株大樹,墳上長滿了綠草,旁邊擺放著瞻仰者敬獻的束束白花。

托爾斯泰至死至終相信一個傳說。那就是解放世間不平等的「小綠仗」。
托爾斯泰五歲時,大哥尼古拉告訴他一個秘密。只要把這個秘密解開,世界上就不再有貧窮、疾病和仇恨。他又說這個秘密已經寫在一根小綠仗上,綠仗就埋在小山澗旁的路邊。
這個小綠仗的故事,令五歲的托爾斯泰神往不已,找尋綠仗是托爾斯泰年幼時最熱衷的冒險遊戲。托爾斯泰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傳說中的綠仗,死後也是被安葬在那片樹林裡。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托爾斯泰曾與農奴下田工作。

托翁一生都在追求自然、平靜的生活,他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自己的莊園中度過,其間,他熱心于解放農奴的實踐,但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
在82歲那年的一個風雪之夜,他決定放棄所有財產,離家出走,最後客死于附近的一個小火車站。根據托爾斯泰的遺囑──“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樣用最便宜的棺材為我做一個最便宜的墳墓”,于是那塊樸素至極的墓地成了這位一生都在痛苦思考的作家的長眠之地。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晚上回到莫斯科,領隊阿秀帶我們去夜遊紅場。晚上紅場上的復活門,更向遊樂園的入口@@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紅場夜景果真跟白天的景象差很大。

熱死人的俄羅斯行-托爾斯泰莊園(2010.7.18)
羅小魚單眼鏡頭下的聖瓦西里教堂,很漂亮。

這天的行程較為輕鬆,主要是要花兩三個小時(單程)到托爾斯泰莊園。
華友旅行社是如此強調:
「這座莊園如同是俄羅斯的一個時代縮影。在這片明亮的林間空地,提供給了托爾斯泰創作的力量及靈感,在實地走訪當代文豪貴族家居生活後也讓您更能瞭解當代俄國上流社會文人雅士真實生活面貌。」

感謝華友旅行社,讓我們親身拜訪了這座孕育大文豪的文學生命的莊園。
也不得不讓丸子在行前多花了幾天的時間k一些有關托爾斯泰生平介紹的傳記(要不然到莊園根本不會有fu)。

但事後丸子覺得,托爾斯泰莊園的行程安排,比較不適合第一次到俄羅斯旅遊的遊客,因為俄羅斯太大了,比起專程花那麼多時間到托爾斯泰莊園,應該有更多適合第一次訪俄遊客的景點。
建議華友旅行社重新考慮「托爾斯泰莊園」列入俄羅斯旅遊的必要性,因為沒有文學素養的丸子(喂….一定要這麼形容自己嗎?@@")不認為這個地點,會成為吸引俄羅斯旅遊的菜鳥們的特色景點。
雖然華友好意要把丸子的部落格做個分享的連結,但實話實說的建議,希望華友能採納哦…^_^

拜華友的「好意」,丸子的「俄羅斯遊記」更不敢隨便敷衍了事了….

丸子發現…..第七天的遊記又要分兩篇才能講完…@@"

更多俄羅斯照片,在丸子的無名相簿裡。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