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愛情-泰姬瑪哈陵(2004.1.29-2.7 印度行)
因應部落格搬家,趕緊把可能因無法輩分而遺失的紀錄,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補過來。距離上次請學生協助的情況,居然……還不到十年XD
千萬別再發生這類的事情了。部落格搬家真的是一大工程。
這篇是2004年冬天去印度的紀錄。

跟一位很文青很灑脫的團員合照。
這個在地導遊解說的語言是日語。

身後的雕像故事是敘述佛陀為五沙門初轉法輪(講述佛法),為佛教的開始。








甘地紀念館-新德里

還有大刀老師。


印度的婚禮-阿格拉。中間那位是新郎

婚禮中的新娘。等了很久,終於看到被促擁的新娘出來了。

看這陣仗,應該是上流階級的人們。
花童與她的朋友群
當她們知道要被我拍照的時候,非常緬靦哩,還是身旁的大人叫她們要微笑,雖然笑得有點僵硬。



終於看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泰姬瑪哈陵,愛情的見證。 這座以白色大理石築成的陵墓位在朱木納河畔的阿格拉,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罕為紀念在1631年死去的王妃穆塔芝˙瑪哈所建。整個工程在1632年開始,歷時22年始完成。白色的陵墓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會暈染出各種色彩,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沙賈罕國王在仍是皇太子時候,在一處市集遇到王公貴臣的女兒穆塔芝,為之傾倒立即迎娶成太子妃,兩人非常恩愛形影不離。即使沙賈罕即位後出征或巡遊都帶著皇后同行。

據說我這個位置,是當年黛安娜皇妃坐的石椅。排很久才排到。

泰姬瑪哈陵整個建築都是用印度頂級的白色透光大理石築砌而成的。
白色大理石牆的圖案,可不是用顏料漆上去的,是在大理石上切挖花卉圖案,在用瑪瑙、玉石等珍貴寶石鑲嵌進去的喔!
每一處的花卉鑲嵌裝飾都是如此,所以才蓋這麼久,動搖國本。聽說夜晚燈光從牆後打上去,透光的大理石會出現鑲嵌花卉圖案的色光。

穆塔芝嫁給沙賈罕十九年間生了十四個孩子(真多@@)。1630年隨著沙賈罕南征的歸途中生了最後一個女兒,難產而死,年僅三十九歲。悲傷沙賈罕在穆塔芝臨終之前,發誓要建造一個世界最美麗的陵寢讓皇后安息。 於是癡情的沙賈罕在皇后去世第二年便著手興建皇后陵墓。動用了二萬人工,連貴為皇帝之尊的他也常去工地監工,經過了22年漫長的歲月,耗盡國庫,於1652年完成了這棟曠世不朽建築。




只是這美麗的愛情故事卻以悲劇收場。沙賈罕原是位暴君(雖然與深情帝王的形象有別),好大喜功的個性跟中國歷代有功績的君主一樣,喜愛出征酷對人民、愛修築浩大工程浪費公帑。在位時還有個善良皇后在旁,稍微收斂其殘暴的個性,讓當時的子民喘口氣。但是當皇后去世陵寢修完,沙賈罕再度露出殘暴的個性,將修築及設計的工匠處以極刑。由於沙賈罕堅持修築完美的陵寢,耗盡國庫動搖國本。 在民心漸失的情況下,最後居然被自己野心勃勃幼兒篡位,終身被軟禁。在八年的囚禁歲月中,沙賈罕對愛妻的思念絲毫未減,終日隔河遠眺泰陵至死。

泰姬瑪哈陵的四根塔柱,仔細一瞧,呈現向四周傾斜的彎度。這是因為印度有地震,這種向四周傾斜的設計,是為預防地震時四根塔柱會向主體建築倒塌的風險。是非常精湛的設計喔。 泰姬瑪哈陵左右兩邊的紅色建築,一棟是清真寺,另一棟則是提供帝王的休息行宮。據說,常來此憑弔的深情帝王沙賈罕,每次來這裡就住上好幾天哩。


據說,原本泰姬瑪哈陵主體建築及行宮、清真寺內部,布置的美輪美奐,帝王用的豪華貴重家具、器皿上,裝飾著貴重的珠寶。可惜在歷經戰亂、英國的統治,這些寶物早已被洗劫一空,只剩搬不走的建築。


河的另一岸可隱約地看到一座城牆圍繞著一群建築物,即是阿格拉紅堡-蒙兀兒帝國的宮殿,沙賈罕皇帝晚年就是從遠方的紅堡瞭望這個陵寢。 據說本來沙賈罕還想在泰姬瑪哈陵的隔河對岸,為自己興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同時還要搭建一座橋連接泰陵。可惜被逆子篡位,以致美夢破碎。後來同樣被被葬在泰陵裡愛妻之旁,兩人終究長相廝守。 講究平衡與對稱美學的泰姬瑪哈陵,穆塔芝皇后的棺木原本就是設計放在陵寢的正中央,後來黑色陵寢美夢落空的沙賈罕皇帝,死後其棺木被放在其妻棺木旁,是這整座陵寢中唯一不對稱的地方,足添令人惋惜之歎。

紅堡乃蒙兀兒帝國阿克巴大帝於1565年動工興建,歷經幾代皇帝的增建,尤以沙賈罕大帝大興土木一番,才有了目前的規模。阿格拉紅堡是用鄰近所產的紅色沙岩為主建材,因此又稱紅堡。
阿格拉是蒙兀兒帝國時期的王畿所在,阿格拉紅堡即是帝國的正宮,歷代君主都在這裡居住。阿格拉紅堡跟泰姬瑪哈陵一樣,都是屬於回教風格的建築。
仔細看
有猴子

這可是整塊石頭做的哩!!只能說…要搬到外面展示還真苦了工作人員,真重!@@

聽說是讓皇帝踩著階梯登上去的,但是浴缸很深吧?!難道不會跌進去溺斃?^_^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窗閣外可以隱隱約約地看遠方的泰姬瑪哈陵。


仔細看遠方就是泰姬瑪哈陵,本人模仿深情帝王沙賈罕晚年被囚禁,成天望著愛妻陵寢度日的模樣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大理石白牆,用金箔、寶石等裝飾彩繪。


據說沙賈罕晚年被幼兒竄位,原本是被軟禁在紅堡的地下宮殿,並對外宣稱沙賈罕父王重病不能受臣民的謁見。見大勢已去的沙賈罕,對逆子的唯一請求,就是給他一間能看到泰姬瑪哈陵的房間。
沙賈罕皇帝就是在照片上這個八角形樓塔中,每日凝望著愛妻的陵寢直到撒手人寰。聽說八年的囚禁期間,沙賈罕後來視力衰退嚴重,連窗外的愛妻陵寢也無法看見,因此找了兩面鏡子,利用鏡子的折射才能看到泰姬瑪哈陵。真是夠專情的了。
在這個癡情國王最後的居所前來拍一張。


看議事廳的栱柱,這是很傳統的伊斯蘭風格的栱柱建築,當然在印度亦結合了印度的風格囉..

最後要離開阿格拉紅堡的最後留影,太陽下山了,該離開了!^_^

離開阿格拉紅堡的途中,我們參觀了大理石工廠,裡面的技工承續傳統的鑲嵌雕飾技術(這個我在泰姬瑪哈陵的照片上有簡單介紹),雕刻很精美的花卉圖案。但是每個作品,有的做成家具用的桌椅、檯燈、或是純裝飾用的器皿。但是索價不斐,我們頂多能買小小的大理石盒子。像照片上那種大小的作品,很貴!

勝利之城原名為,法第普稀克利(Fatehpur Sikri)。 勝利之城是蒙兀兒帝國創國者阿克巴大帝建於16世紀,為阿克巴精心規化的新都,三面城牆,長6公里,7座城門,動員數不清的工匠,融合伊斯蘭和印度教、耆那教的裝置藝術的獨特建築。據說後來因為水源不足法第普希克利僅使用14年(1572年~1585年),阿克巴大帝一聲令下又遷回阿格拉舊都,法第普希克利一度成了廢墟。








此宮殿為當初貴族因天氣燥熱所蓋在水中的城堡。












裡面的一處宮殿




裝水的大水壺

此宮殿仍住著國王,是當時城邦的城主,目前已沒有王權,但仍保有宮殿及世襲權利。此座宮殿禁止參觀。



美輪美奐的印度式建築

傳統的印度市集。

有好幾百個窗戶,據說是當時的城主為了要體諒不能自由出戶的嬪妃們,能窺看市道街景而蓋的。


風之宮殿就設在齋浦爾街道上。

旁邊那位印度人硬要擠進鏡頭。

琥珀堡座落在一個山坡,環山圍繞,易守難功。附近的山脈設有護城牆,很像中國的長城。

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砲,金氏世界記錄裡有記載。

這做山城座落在最高的山,可遙看城邦外的動靜。




很像空中花園,因為此座山城地勢最高。



終於補完了這篇。雖然有點時間順序的紊亂,但是已經盡量維持當初的這篇相簿日誌。
比想像中花時間呀XDDD